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_第1页
1/6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_第2页
2/6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_第3页
3/6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布病主要侵害机体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家畜患病后可以发生胎膜发炎、不孕、不育、流产、睾丸炎、乳腺炎以及各种组织病变为特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波状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及肝、脾肿大,关节变形等,病程较长并易复发,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世界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进入 21 世纪后,特别是 2006 年以来,随着我省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河南省是我国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8 年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共 2144 例,主要传染源是羊只。目前我省采取监测、检疫、免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河南省属于布病感染的一类地区,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 年)》和《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在布鲁氏菌病一类地区,除种畜和奶畜外,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做到应免尽免。《河南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 年)》也规定种畜禁止免疫,实施监测净化;奶畜原则上不免疫,实施检测和扑杀为主的措施;对其它牛羊采取以免疫接种为主的防控策略。由于布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研发具有良好安全性和保护性的疫苗已成为科学家的共识。由于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不会被吞噬细胞分泌的消化酶消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保护布鲁氏菌免受机体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攻击,所以细胞免疫在清除体内布鲁氏菌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高、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但是无法提供持久的保护力。目前国内针对牛羊免疫使用的活疫苗,主要有 A19 和S2。A19 疫苗具有免疫力持久,免疫效果好,OIE 认可的布病参考疫苗。我国实际使用的 A19 株疫苗应该是 1956 年前被国外广泛使用的 S19 株,该疫苗可以引起 1%〜2.5%的怀孕的母牛流产,而且能够通过接触疫苗传染人;尽管 S19 疫苗的毒力通过传代弱化,但其仍然有一定的毒力,因此 S19 疫苗不能在人身上使用,近年来也有不少疫苗生产或者疫苗接种过程中造成人员感染的报道。S2 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和优越的安全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