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作者:吴嫦云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 年第 02 期*■4,|憚芳茎 KM 丸 P],毎丈20 不足 20 鬼按aJt 计尉MOLJO娱*1DL-3000 左,命ftooJit 和 Llook 桂L(W 九讦豹I.2D92裂 2L-^fl21-M4UM摘;要: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流程。读能引思,丰富认知的内涵;思能助达,推进认知的深度;达能促思,促进素养的形成。“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進、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关键词:阅读;思考;表达;数学学习;核心素养学习如何真实发生?学会学习等学科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余文森教授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深度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出了“读思达”教学法。阅读、思考、表达是学习的三个基本流程,但是三者又是相互融合的,读能引思、思能助达、达能促思。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这三个有机统一又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把知识内化为素养,让学习为本位的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具体实践。■—、读能引思:丰富认知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到了少年时期,却显SG.E5:«riTKIF.貝些聲七粧■興示出智力下降、懒惰怠学了呢?这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使用和反思书面文字,以达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潜力,并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1]。1. 读懂教材——掌握学科的基本原理在小学,学生要最低限度地掌握数学的定义、规则和公式,要把数学学科的基本原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才能有自学的能力。当然,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课本中的概念、定义、性质等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例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典型性,练习题具有广泛性。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本,把知识融会贯通,能获得数学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思维品格。出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中关于信函的资费标准的表格。表 1“从这张表格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教师摈弃了传统的权威思想,给足了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自己读教材,然后巧妙地从学生的嘴里“套”出他们对信函资费的计算方法的理解。生 1:本埠是指本县市,像我们泉州市内的就属于本埠;外埠指的是外地,即收信地址不在同一县市。生 2:首重是第一克数;续重是超出 100 克那部分的重量。生 3:首重 100 克,就是不超过 100 克。每 20 克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