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宪法学Constitution二、课程编号:三、学时与学分:68学时,3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先修课程:法理学六、适用专业:法学本科专业七、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我国宪法的有关具体规定及其含义;2、提高学生运用宪法学理论知识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3、增强学生宪法观念,促进国家民主法治建设。八、说明: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长期理论探索,它已经形成了庞大、渊博的理论体系。要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宪法知识和宪法技能并形成宪法观念,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们根据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编写过程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反映宪法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问题;2、揭示宪法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3、阐述中国宪法为主要内容;4、尽可能介绍宪法学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上述要求,本大纲除绪论外,共十一章,大致分为四部分:一是宪法的基本理论;二是国家理论;三是公民权利理论;四是国家与公民关联理论。其中,宪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宪法原理和宪法的历史发展两章;国家理论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基本文化制度、国家机构和国家标志等七章;公民权利理论设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一章;国家与公民关联理论,由于政党制度、政协制度、选举制度为讲述的方便在前面章节已介绍,所以该部分只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章。本大纲供法学本科专业使用。既可指导教师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作为教学管理的辅助方式。其它专业或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宪法学过程中,仍可根据培养需要,确定讲授重点。但由于本大纲所列内容属于宪法学中最基本的知识,不宜任意取舍,以免影响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九、基本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宪法学研究范围、宪法学理论体系、宪法学研究方法及宪法学社会功能,明确宪法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区别,理解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为后面具体内容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教学重点内容提要:宪法学性质宪法学研究范围宪法学理论体系宪法学研究方法宪法学社会功能一、宪法学性质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二、宪法学研究范围从宪法的存在形式来看,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成文宪法、观念宪法和现实宪法。三、宪法学理论体系宪法学的理论体系,从内容上看应由宪法的基本理论,包括宪法原理和宪法史论;宪法学中的国家理论,包括国家构成的理论、国家权力理论和国家责任理论;公民与公民宪法权利理论,以及从国家、公民及其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具有宪法意义的相关问题的理论等部分构成。四、宪法学研究方法第一,阶级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二,历史分析与社会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四,比较研究的方法。五、宪法学社会功能宪法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能为有关宪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工作提供相应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二,它能为学习和研究其他部门法学提供方法论的帮助;第三,它具有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宪法和法治观念。思考题:1、试述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2、试述宪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及其意义。第一章宪法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准确理解宪法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有关宪法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重点内容提要: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分类,宪法的结构,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范,宪法精神,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作用,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宪法秩序,宪法关系,宪法适用,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涵义1、西方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在西方,宪法(Constitution)源于拉丁语的(Constitutio),本意是组织、确立、结构之意,用来指称古罗马皇帝以诏敕方式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欧洲中世纪时,宪法则指体现国王同领主、僧侣、贵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