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半导体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及类型;(2)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过程;(3)知道半导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并能分析简单的电路。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仔细观察,勤于动脑,感受技术魅力。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三、教学重点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四、教学难点三极管的内部工作原理五、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二极管,知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与反向偏置的区别,也知道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但是对二极管的内部结构原理没有做深入的了解。所以学生对二极管尤其是三极管是非常陌生的,可以说重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惧怕的心理。而我上课的班级据我了解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难度必须要有所把控。六、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让学生找图中一共有几种类型不同的电子元器件?考察学生的观察力继续询问学生认识其中的哪几种?引出这堂课的主角——半导体三极管2、正课(1)回顾二极管的相关知识:二极管的符号、单向导电性、导通压降、正向偏置、反向偏置等,最后指出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两个电极和管壳组成。导出三极管的内部结构。(2)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的介绍来总结三极管的特点推出另一种三极管PNP,让学生观察二者的区别,进一步总结三极管的特点(3)重点讲解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1、截止状态2、放大状态3、饱和状态以NPN为例,从表面上看三极管可以简单的看出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但它并不具备放大功能,三级管若要实现放大功能,必须从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所加的电源极性来保证。介绍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特点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集电极掺杂浓度低于发射区,其面积大接下来讲解三极管中载流子的运动过程1、发射2、复合3、收集总结三极管的电流流向及电流关系根据上述电路及试验测量数据的电流数据总结三极管三种状态电流的变化1、截止状态ib=0,ic=0,ie=02、放大状态β=ic/ib电流ic随着ib的变化而变化3、饱和状态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