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学考试心理辅导(1)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时期国家创始人代表人物研究对象其他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1920s德国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1930s美国詹姆斯杜威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提出“意识流”行为主义心理学1920s~1950s美国华生斯金纳行为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格式塔心理1912~1940德国魏太默、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1学(完形心理学)s考夫卡、苛勒和”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产生奥地利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人类异常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产生美国马斯洛、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运用思辨方法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在1960s瑞士、美国皮亚杰、奈瑟认知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的概念2[识记]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3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二、生物节律[识记]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