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论述题1.主题在记叙文中的内涵,常常是一种思想、情感、格调等。有的通过作者的直接点明,有的通过事件的叙述或人物的描写间接地呈现出来。主题在议论文中的内涵,则表现为一种观点、主张和态度。多数的中心论点在议论中都有明确的语句,有的则隐含在议论之中,需要作者自己去概括。这种情况在杂文和思想随笔中比较多见。主题在说明文中的内涵,则是一种知识信息的概括,可以称作中心内容。它一般隐含在特定知识体系的叙述和说明中。有时作者会在文章中直接点明,有时需要读者自己的浓缩个概括。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它常常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绵远的历史积淀。它常常通过人物的形象、事件的情节、戏剧的冲突等方式,间接地传递出来。它常常只提供一种理解的空筐,真正的主题的解读,还需要读者创造性劳动的介入。2.交代明白。客观事物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变化,一般来说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这些叙述因素的交代明白,对于所叙述的客观事物在时空中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线索清楚。要根据主题的表达需求和题材的基本性质,来确定文章的主线,安排好必要的副线,用线索把众多的材料贯串起来,通过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头绪纷繁的叙述脉络分明、井然有序。详略得当。凡是与主题表达关系密切、重在直接呈现的材料,就要泼墨如雨、浓笔重彩,凡是与主题表达关系一般、起陪衬作用的次要材料,就可以惜墨如金、了了勾画。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平均使用笔墨,读者就会抓不住文章中心,主题就会被冲淡和削弱。富于变化。文章在记人叙事时,就应该着重展现出人物事件变化的内在节奏,处理好表现对象的动静、强弱、张弛、起伏、明暗、快慢等关系,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难忘的印象。写好场景。场景既能推动故事时间的前进,又能精细的描摹客观。如果说概叙是生活的“远景”,那么场景就是“近景”或“特写”,近距离地展示着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场景当中,可以集中调动多种叙述描写手段,如神态、动作、对话、细节等,使读者身临其境。场景叙事的关键,一是要写出气氛。二是要安排好叙事的层次。传神蕴意。对于人物来说,就是要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做到“神似”;对于事件来说,就是要尽力挖掘出事件深层所蕴涵的思想意义、哲理滋味。要结合实例来进行说明。3.这两个“主题”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统一到作者所写的文本之中。作者的文本是他立意的具体体现,又上是读者赖以生发和充填的基础和框架,是连接两种主题的中介。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是一种动态系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文本是一个空框,每一个读者由于社会经历、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道德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他们所理解的主题常常会大相径庭。42.应用文应该具有鲜明的实用目的和明确的交际功能。它的内容具有应用性,有明确、具体的实用目的。任何一种应用文都具有特定的功用,会伴随着具体行动,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它的使用往往有着一定的时空范围。其表达的立意显豁明达。应用文的语言一般强调平实、简洁、得体。在应用文长期传播的历史中,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它还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特定固化术语。比如书信中不同对象的提称语、启事语、祝颂语、具名语。对特定的写信对象、事由,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用词语。应用文体强调规范化的格式要求。它的格式程式化,具有稳定性、通用性。应用文大多具有约定俗成、固定不变的格式,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并且对任何人来说是普遍适用的。要结合实例来进行说明。5.艺术性。文艺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通过鲜活、丰满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娱悦,那么,文艺评论就要突出其艺术审美的探讨,它应该是艺术作品的外延、补充和再创造,要求既要有理性的思辨,理论的研究,还要有艺术家的情感和文学家的文采。审美性。文艺作品总是要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让人们了解其对内容中的真善美褒扬和对假恶丑的形象的揭露和贬抑。文艺评论要挖掘文艺作品内在的,不轻易被人发现的内在的美,含蓄的美和深层次的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