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工科学生综合创新基础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自2018-2019学年第2学期起,面向2017级及以后入学,且培养方案设有《工程训练》必修课程的学生,开设《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号:sd),32学时,2学分。该课程纳入学校稷下创新讲堂荣誉学分管理。一、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精神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充分依托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学校创新实践平台等资源优势,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分专题接力授课,对同一专题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提升工科学生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能力。二、教学安排(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由工训中心主任李剑峰教授主持。课程内容对标新工科建设和学术前沿,分8个专题,每个专题4个学时,每个专题分2次进行,由专题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附表。(二)上课安排1.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每周安排6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2个课时,分别为:周二3-4节、周二7-8节、周四5-6节、周四7-8节、周六5-6节、周六7-8节。2.课堂容量本课程每个课堂容量为100人。3.上课地点本课程上课地点均为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417。(三)学生选课1.专业培养方案中设有《工程训练》必须课程,又选择了《工程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的工科专业学生,应改选《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2.为了缓解选课压力,对按要求不应选择《工程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的工科专业学生,学校将按照原来选课时间将课程相应的变更为《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请相关学生配合确认变更结果。三、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分专题进行考核。四、联系方式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科:廉老师、李老师、周老师工程训练中心2019年1月10日附表1:《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课程安排计划一览表周次项目名称学时负责人参与人员地点1综合创新基础理论2朱瑞富、高建军齐炳和、曹利华工训4172综合创新基础技能2朱瑞富、高建军齐炳和、曹利华工训4173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理论2李剑峰、刘新曹庆峰等工训4174工程训练综合能力操作2李剑峰、刘新曹庆峰等工训4175人工智能机器人理论2李贻斌、刘甜甜王立志等工训4176人工智能机器人操作2李贻斌、刘甜甜王立志等工训4177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理论2张进生、霍志璞李泉等工训4178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实践2张进生、霍志璞李泉等工训4179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理论2陈桂友、吴皓柴锦等工训41710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实践2陈桂友、吴皓柴锦等工训41711数学建模理论2刘保东、栾俊峰赵子峥等工训41712数学建模实践2刘保东、栾俊峰赵子峥等工训41713电工电子创新设计理论2王洪君、姚福安赵云龙等工训41714电工电子创新设计实践2王洪君、姚福安赵云龙等工训41715节能减排理论2孙奉忠、滕玉军李铭等工训41716节能减排实践2孙奉忠、滕玉军李铭等工训41717成绩录入李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