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二、学情分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由于台湾可以说是我国现在的一个热点,大部分学生关于台湾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需要教师的引导。三、教材分析:本课地位:《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熟悉省级区域的一部分,在我国的省级区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把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熟悉区域地理的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特色;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教学难点:台湾省物产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四、教法学法(一)教法:基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的学习内容,主要采取了一下的教学方法:读图识图法、讲授释疑法、分组探究法。(二)学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老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问题情景让学生理解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视频赏析,导入新课:请同学一边聆听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边欣赏台湾的景观图片。让同学判断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图中景观是哪个地区,从而引入新课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二)、讲授新课: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针对台湾领土归属问题,我设置了第一个活动:活动一:追溯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历史源渊,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追溯台湾的历史源渊,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课文的活动题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等方面证实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再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地图上通过比例尺量算出基隆到福州的距离,并计算出海轮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以飞机400公里的时速行驶到达两地港口所需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台湾与祖国一水之隔,联系便利;最后从政治的角度回顾连战和宋楚瑜先后访华,两岸政党共同期盼两岸关系能进快破冰,“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从历史、文化、地质、交通、政治等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明确了台湾的归属问题之后,要掌握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针对这一点,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活动二:初识台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读图,共同分析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先让同学阅读“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图,并请同学指出台湾省在图中的位置;然后请同学阅读“台湾的范围”图,让同学知道台湾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像撒落在东海上的颗颗宝石,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