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彩欢快美妙波尔卡》教学设计执教人:康玉琼执教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剪彩波尔卡》,并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拓展。教材分析:《剪彩波尔卡》又名《快速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为纪念某铁路通车,于1896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波尔卡”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素材,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依据:1、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倡导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2、“波尔卡”因其短小、欢快等特点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因而也成为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宠儿”。把优秀的“波尔卡”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并让他们了解这种艺术体裁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目标:1、欣赏《剪彩波尔卡》,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感受、发现并了解波尔卡的音乐特点。2、学习乐理知识:休止符、渐强记号3、能够用听、唱、画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划分出曲式结构。4、通过聆听可以将波尔卡音乐与其它音乐体裁区分开。5、音乐知识拓展,通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了解更多的波尔卡曲目。教学流程表:康玉琼主题b:引导学聆听、关注哼唱感受旋律执教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剪彩波尔卡》,并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拓展。教学依据:1、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倡导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2、“波尔卡”因其短小、欢快等特点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因而也成为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宠儿”。把优秀的“波尔卡”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并让他们了解这种艺术体裁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目标:1、欣赏《剪彩波尔卡》,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感受、发现并了解波尔卡的音乐特点。2、学习乐理知识:休止符、渐强记号3、能够用听、唱、辨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4、音乐知识拓展,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家族及其相关音乐知识。教学设计:导入视频:波尔卡舞蹈一、赏析:管弦乐曲《剪彩波尔卡》1、完整聆听2、引子:①汽笛声②音乐小知识:休止符、渐强记号3、主题a:画音乐符号,感受音乐、熟悉旋律4、主题b:比较、体验、哼唱5、主题c:画音乐符号,感受音乐、熟悉旋律6、主题d:聆听、对比音乐7、听辨:聆听不同音乐,辨别波尔卡拓展:施特劳斯家族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二、小结附教学流程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波尔卡音乐听音乐进教室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播放视频:波尔卡舞蹈观看初步了解什么是“波尔卡”管弦乐曲《剪彩波尔卡》初次聆听完整欣赏: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初步感受音乐,简单了解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熟悉旋律,关注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建立一定的认知。通过听、看等形式简单了解乐理知识汽笛声第一次播放:关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聆听第二次播放:休止符听音乐,了解乐理知识引导学生模拟“汽笛声”参与感受主题A主题a:画音乐符号聆听、模仿、比较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合作意识,初步体会波尔卡的音乐特点。师生共同参与体验画音乐符号主题b:引导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对音乐产生的影响用各种形式的哼唱感受旋律主题B主题c:画音乐符号聆听、感受音乐设计不同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音乐,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培养其倾听音乐的能力主题d:音乐对比聆听、对比复听音乐再次聆听各主题音乐复听音乐,加深对各主题音乐的印象再次完整欣赏完整聆听,辨别各主题完整播放音乐完整欣赏并参与音乐拓展与啊飒飒的收到小结什么是波尔卡?学生自我小结简单了解施特劳斯家族和维也纳音乐会的知识,为学生终身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