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一 94Criteriaofdiagnosisandtherapeuticeffectofsurgica1diseasesandsyndromesintraditionaIChinesemedicine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外科 38 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2疖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相当于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及疖病。2.1 诊断依据2.1.1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2.1.2 可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2。1。3。1 石疖(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指头大小的红色肿块,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2。1.3.2 软疖(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 3 公分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 日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2.1.3.3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未破如蛐蟮拱头,已破如蝼蛄串穴。2.1.4“疖病”的特点是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应检查有无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疾病.2.2 证候分类2。2。1 热毒蕴结:常见于气实火盛的患者。轻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2。2。2 暑热浸淫: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及产妇多见。可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苔薄腻,脉滑数。2.2.3 体虚毒恋: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常见于体质虚弱或有某些慢性病患者,并有相应的全身证候。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疖肿消散或渍后愈合,全身症状消失。2.3.2 好转:再发疖肿数减少,症状减轻。2.3.3 未愈:疖肿此愈彼起,不能控制。3痰毒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痰毒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本病包括颈痈、腋痈、胯腹痈。相当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3.1 诊断依据3.1。1 在颈、腋、腹股沟等处,起核状肿块.初起皮色不变掀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疼痛加重,核块变软,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3.1.2 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3.1.3 发病前多数有外感风热及在相应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3.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3.2 证候分类3.2.1 风热痰毒: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2.2 肝郁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