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摘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究。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进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关键词:智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年龄特征心理学家认为,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比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一、健康的智力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人学习、生活和进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假如一个人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在 90——110 之间为中等,超过120 为智力超常,超过 140 为天才。相反,当智商在 80——90 之间为偏下,在80 以下为弱智。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 90 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同样的只有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二、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1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力的情绪变化。能协调与控制情绪,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现有的一切心怀感激;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优势,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