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年以上 教体系统2006 年工资改革政策和业务操作要点 在职人员确定: (1)按现工资关系所在学校确定工改对象。 (2)2006 年7 月1 日仍在册人员,后调外县市、自动离职、解除聘用合同人员和死亡人员等,按实际月份在原单位申报补发。其中调外县市和自动离职人员的工资进档表单独归出,并注明原因。 (3)2006 年7 月份后从外县市、外系统调入人员按实际月份补发。 (4)行政、刑事处罚至 2006 年7 月1 日处罚期未满的人员不参加这次工资改革,待处罚期满后正式工作后,重新确定工资。 (5)2006 年7 月1 日至本单位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受行政、刑事处罚的,可以先列为此次工资改革对象。后按工改后受行政、刑事处罚人员工资待遇有关规定处理。(汤浦、道墟、盖北)。按实际月份计算补发额。 (6)2006 年7 月1 日到龄后退休人员,先按在职人员套改,后再重新计算退休费。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此次工资套改,不考虑原工资基数,而是推倒重来。新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菥级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本次工资改革先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进行套改,工资中的其他部分暂不作变动(省汇编 143 页)。 (7)岗位工资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 个等级、管理岗位分为 10 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 5 个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如副高级岗位执行 7级岗位工资标准,中级职务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省汇编 143 页)。 (8)薪级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 65 个薪级,对工人设置 40 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薪级起点。 (9)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按照规范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额度纳入绩效工资。在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对经费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工作人员上年度 12 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省汇编 143)。 (10)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倾斜,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保留工资这次不再保留(10 元,请取消) (11)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