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 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仅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 符号” ,调动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 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 一位学生却马上站起来说:“ 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 这里,教师关心的是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 、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之中,只是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 、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