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梁新灿 (浙江省新昌中学,31250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教材处理 人教版 2000 年第 2 版高中试验本必修教材,仅以自由落体为例很快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质和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和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不利,这里作了改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作理论推证,然后总结出定律,阐释机械能守恒的实质,最后是定性应用。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知能、方法、情感三要素确定。 1、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和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发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特例探究+演绎推理法)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归纳)、形象思维(过程描述和想象)、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2、难点:根据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归纳总结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定律条件的实质性理解和发现定律科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空间对称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热爱物理学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特点(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会一体); 3、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机械能和机械能总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的总和即为机械能总量);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由对象、条件、结论组成)和外延(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成立);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实质(能量只在机械动能和势能之间转化); (4)初步会用定律分析实际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功法和能量转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