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3D 打印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1.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3D 打印技术)(专业代码560101) 2.学制及招生对象 2.1 学制:全日制三年。 2.2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3.编制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 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 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制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辽教发〔2001〕67 号)文件精神,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和机械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及我院已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情况,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和高职教育规律 ,进一 步 推进校企 合作 ,工学结合,树 立 现代高职教育的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人才观,认 真 贯 彻 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设计、整 体优 化 人才培养模式,运 用 科学发展观学习 成果 ,反 映 最 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突 出 高职教育特 色 。 5.设计思路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紧密结合为主线,以“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为目标,按产品由图纸到成品的过程,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校企合作确立校企合作制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课、岗、证”相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机床操作能力、工艺编制、机械装配、机械零件设计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与德国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课、岗、证”相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设计等核心能力;把机械加工能力的“课、岗、证”相融合,即零件车加工课程→ 车工岗位→车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1 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岗位为载体,按照高职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