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 的精 神 世界 ,感悟词作愁的深刻 意蕴 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 法】诵读品悟法 、情感体验法、探 究 学习法、对比阅 读法 2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这样,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 读《如梦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 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 誉 为“ 千 古 绝唱”。下 面 ,我们先 一起 来 读读这首词。 四 、朗读《声声慢》(学生集 体配乐朗读) 五、整 体感 知 读罢 此 词,你 感 受 最 深 的是什么?——愁 六 、诗歌赏 析 ——如何 写愁 既 然如此 ,我们就 抓 住 这个“ 愁 ” 字 ,看看清照是如何 来 写愁 的。先 来 探寻 第 一个问 题 : 3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