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 料 性 能 学 课 后 习题答案(王从曾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弹性比功 We: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所能吸收的弹性变形功,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 -4 %),然后再同向加载,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σe 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则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得性能。 粘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制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表现为应变对应力的响应(或反之)不是瞬时完成,而需要通过一个馳豫过程,但卸载后应变逐渐恢复,不留残余变形。 表现形式:应力松驰:恒定温度和形变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蠕变:恒定应力作用下,试样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现象。高分子材料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蠕变可缓慢恢复。 伪弹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由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度弹性变形的现象。伪弹性变形量6 0 %左右。工程应用:形状记忆合金 内耗:在非理想弹性条件下,由于应力-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这个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存在弹性滞后环的现象说明加载材料时吸收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释放的变形功,有一部分加载变形功被材料所吸收。这部分在变形过程中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内耗,其大小可用回线面积度量。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银纹:高分子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缺陷,其密度低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很高,看起来呈银色,故称银纹。其内部为有取向的纤维和空洞交织分布。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而不发生颈缩和断裂的现象。 脆性断裂:材料未经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而发生的断裂。断口平齐而光亮,且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呈人字或放射花样。 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即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过程。韧性断裂时一般裂纹扩展过程较慢,且要消耗大量塑性变形能。其断口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往往呈暗灰色纤维状。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众多微细裂纹的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暗灰色则是纤维断口对光的反射能力很弱所致。 剪切断裂:材料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