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 料 性 能 学 复 习总结(王从曾版) 第一章 1. 熟悉力——拉伸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测试方法。(书本 P1) 常用的拉伸试件:为了比较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延性,要求试样的几何相似,l0/A01/2要为一常数.其中 A0为试件的初始横截面积。 光滑圆柱试件:试件的标距长度 l0比直径 d0要大得多;通常,l0=5d0或 l0=10d0 板状试件:试件的标距长度 l0应满足下列关系式:l0=5.65A01/2或11.3A0 1/2 。 a.拉伸加载速率较低,俗称静拉伸试验。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拉伸试验,其结果方为有效,由不同的实验室和工作人员测定的拉伸性能数据才可以互相比较。 b.拉伸试验机带有自动记录或绘图装置,记录或绘制试件所受的载荷 P 和伸长量 Δl之间的关系曲线; 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ζ=P/A0 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2. 掌握弹性变形的实质(书本第三页) 构成材料的原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掌握弹性变形的性能指标 E = 2 (1+n )G E: 正弹性模量(杨氏摸量) n:柏松比 G:切弹性模量 物理意义: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工程意义:工程上把弹性模量E、G 称做材料的刚度,它表示材料在外载荷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4. 熟悉弹性比功、弹性极限、比例极限的物理意义和工程意义 弹性比功 We: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所能吸收的弹性变形功,又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比例极限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其表达式为 弹性极限 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其表达式为 sp、s e 的工程意义:对于要求服役时其应力应变关系严格遵守线性关系的机件,应以比例极限作为选择材料的依据;对于服役条件不允许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机件,设计时应按弹性极限来选择材料。 5. 熟悉影响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 l 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都有较高的弹性模数;对于金属元素:E = k / r m k, m>1特征常数, r原子半径,r 增加,E 减小 l 晶体结构 单晶体材料:各向异性,最密晶向上E 较大,反之则小。多晶体材料:各晶粒的统计平均值,表现为各向同性,但称为伪各向同性。介于单晶体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非晶态材料:各向同性。 l 微观组织 对金属材料来说E 是一个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而对高分子和陶瓷E 对结构和组织敏感。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