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程颢简介资料 程颢,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下面是 xx 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程颢简介 程颢(hào)(1032 年—1085 年 7 月 9 日)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提倡“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1085 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 54 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进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进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人物生平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年),程颢出生,其祖先历代仕宦,世代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遹(《宋史》作程羽)迁居河南府(今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宋仁宗录旧臣后代,程颢的父亲程珦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影响,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 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疚祐二年(1057 年),程颢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在位期间(1068 年 1085 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讨论,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育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调教育必须以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