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讲话一、正确评价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近年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农发办的指导下,已经初步摸索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路子,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年以来,我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土地治理项目40个,共计51.6万亩,其中建设标准农田43.5万亩,绿化造林1.75万亩;新建改建泵站485座,新建砼衬砌渠道3633公里,加固加高防洪圩堤185公里;修建机耕路2199公里,建设种子仓库等设施850平方米。经过农业综合开发,不但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而且建成了一批旱涝保收的农田,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二是农业综合开发暨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紧密结合、快速推进,不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也争取了较为可观的建设用地指标。前些时候,吕祖善省长来**调研,在谈到要素紧缺和制约问题时指出,土地是浙江下一轮发展的最大制约。对此,他提出六个字:保护、保障、挖潜。我们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进行的土地治理,修建标准农田,其实就是在做挖潜的工作。据统计,自**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建成的标准农田新增耕地8万多亩。目前,全市标准农田面积累计已达到151.22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建成的标准农田达60.22万亩,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业综合开发暨标准农田建设,新增了建设用地折抵指标,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三是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企业实力得到壮大,产品档次得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自**年以来,共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多经项目34个,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征租使用土地4500亩,新建厂房、办公用房8.8万平方米,育苗温室和农产品交易房10.3万平方第1页共6页米,购置了生产流水线及锅炉等设备60余台(套)。**-2002年,市本级得到省批的多种经营项目7个,项目建设单位6个,总投资11157万元。到2002年底,多经项目建设单位年产值达到11.44亿元,比立项前增加74.9%;上交税金592.95万元,增加46.5%;净利润达到1196万元,净增1.5倍;带动农户1.24万户,增加近5倍。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比如,**天旺集团采用“公司+基地”的模式,在长兴泗安镇和吴兴埭溪镇落实山芋原料基地4300多亩,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协议,以保护价核定收购,带动当地3000多农户共同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多种经营项目的建设,加快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四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重点逐步从中低产田改造转移到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产业化多经项目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深度的拓展和档次的提升,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这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即"改善条件、综合发展、民办公助、合力开发、规范管理"。改善条件,就是始终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立足之本和重要评价标志。综合发展,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上,我市不仅搞了标准农田建设,还因地制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圩内田、地、塘全面规划,实现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以及人财物和科技等要素综合投入。在多经项目上,选择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能实现基地农民增收的项目,有力地推进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提高。民办公助,就是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国家补助投资、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几年来,市、县二级财政从农发基金或造地改田专项资金中共安排配套资金9410.07万元,从资金上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合力开发,就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作,第2页共6页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