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 课题----《杨修之死》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二、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古典长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是现行人教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意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杨修之死是曹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能在这种必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是本文教学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四、教法设计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 第 2 页 共 7 页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本教学设计中,我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作为导入,直观形象且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五、学法设计 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一进行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