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是引起性传播性疾病梅毒的主要病原体。1905年由Schandim等首次发现,通过人类粘膜或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病人感染性病灶而传播。不但引起人类全身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还传播给下一代。多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许多检测TP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TP的研究工作,使得快速、敏感、特异的梅毒诊断方法不断更新完善,有利于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及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TP检测的各种方法 检测TP和抗-TP抗体的方法有梅毒螺旋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法。梅毒螺旋体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FA)及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其中DFA的特异性较高。梅毒螺旋体检查适用于一、二期梅毒有病损者的患者,受取材及特殊显微镜限制,耗时长,难以为临床所接受。 血清学试验是目前国内外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其种类较多,包括非螺旋体抗原试验(非特异性试验)和螺旋体抗原试验(特异性试验)。 非特异性试验是以类脂质为抗原的试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诊断梅毒的标准试验有 1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USR)实验; 3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 4自动反应素(ART)试验; 5 RST反应素筛选试验和TRUSA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这些试验因具有相同的标准化抗原,敏感性相似,对1、2期梅毒有诊断价值,也可做疗效随访用。又因其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常用作梅毒的筛选检查。但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特异试验差,并且生物学假阳性高,结果受多种条件的影响。除对其他螺旋体感染时出现阳性外,假阳性还出现在急、慢性感染,妊娠,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溶血性贫血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出现在老年人和一些健康人,但多数情况下查不出原因。在国外上述几种非特异性试验中,除 VDRL试验常用外,RPR试验和ART应用较少。 在我国多用 RPR和TRUST。就 TRUST、RPR两种方法而言,对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导致的阳性标本 TRUST法的检出率和重复性都强于 RPR法,这可能与 TRUST试剂中表面包裹抗原的甲苯胺红颗粒比 RPR试剂中的活性炭颗粒小更易耐受振荡导致 TRUST试剂稳定性强有关。 特异性试验是以梅毒密螺旋体本身或非致病的密螺旋体为抗原,以检查病人血清中抗密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目前应用的方法有: 1密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FTA-ABS)试验; FTA-ABS试验被认为是当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试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