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2008 年,IBM 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连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随后,又提出“智慧城市”的崭新理念,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1年起,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同,2012 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正式开启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跃升的新篇章。借助“智慧北京”、“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大环境,积极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水务中心工作谋划北京水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水务”的构想,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1 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从“十五”到“十二五”初期,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2002 年前)、基本建设(2002—2005 年)、业务应用(2006—2010 年)3 个重要阶段,北京水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平台公用、资源共享;应用先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 1 个基础设施平台、1个综合数据库、6 大业务应用、3 个保障环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数字水务”的基本成果,实现了支撑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绩效,水务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发展阶段。初步建成雨情、水情、水环境、工情、供水、排水、节水等 11 类信息采集系统;形成上连北京市政府、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横连北京市交管局、气象局,下连 14 个区县水务局、28 个局属单位的骨干通信网。建成局中心综合数据库,涵盖 8 大类 45 小类业务数据;建成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向局内 25 个单位及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交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享数据。在水资源、城市应急防汛、供排水、郊区水务及水务工程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应用系统。初步完成信息化标准、运行管理维护及信息安全 3 大保障环境的建设。尽管水务信息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距离“智慧北京”、“水务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水务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1)监测不够全面。目前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