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系统构建 中国仍须学欧洲 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关于欧洲福利制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既然都酿成危机了,这套福利制度注定是有问题的。但如果以现在的眼光,一味指责这套 5 0 多年前开始建立的制度本身的“先天不足”,就有些不合逻辑也不通人情了。 这套制度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对于欧洲的贡献是自不待言的。它维系了欧洲长时间的社会稳定,而这正是欧洲共同繁荣的基石。 其实,在欧洲福利主义的理念中,福利并不等于坐享其成,它是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一种制约和平衡,源自于一种反挥霍和反奢侈的传统信仰。它包含着崇尚公平的传统精神,同样也包含着“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样一种价值观。 所谓“高福利”,问题出就出在过“高”上。这给了一批“又懒又横”的欧洲人可乘之机,让他们宁愿休假领救济金也不愿意工作,在衣食无忧之后失去了前行和创新的动力。但这样的人并不占欧洲人的大多数,欧洲福利更多地还是体现在保障公平、追求共同富裕的要义上。想想,如果欧洲人都那么乐于坐享其成,都甘做“懒汉”,谁创造出那么多来自欧洲的一流产品呢? 西方国家,包括欧洲,基本是民富国穷。而在这里,正好相反。我们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发言权,因为中国政府有钱了,可以给别国援助示好,可以到别国投资赔钱,人家当然欢迎我们,当然要给我们面子。可惜这面子跟我们百姓无多大关系。再想想政府的钱哪里来的?所以高福利,在这里还是别想了。 在 21世纪徐徐展开之际,有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那就是欧洲人普遍存在的懒汉思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希腊债务危机,当前仍在法国上演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以及英国工会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削减公共开支,都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表现。 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希腊债务危机如火如荼之时,不少论者就已发现,欧洲的高福利制度,已使欧洲各地懒人横行,同时债务压力沉重。在习惯了少劳动、多获得的“美好”生活后,再要养尊处优的欧洲人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哪怕只是稍减油盐,都已变得难以容忍。希腊这些年来实际上一直是在靠举债过着好日子,债务危机爆发后,希腊政府决心压缩公共开支,却马上就迎来了成千上万希腊人的街头抗议。希腊人把一切都推给了“政府腐败”,却不去想即使政府清明,希腊人的普遍少劳动、50多岁便可提前退休,又哪来足够财富可供他们任意挥霍?这也就难怪不管希腊多么“水深火热”,德国民众都不赞成去救助希腊,这在德国人看来是拿自己的辛苦钱去帮助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