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 1,汗青; 2,辑佚; 3,四分法; 4,线装;5,索引 6,类书; 7,善本; 8,讹、脱、衍、倒; 9,伪书;10,理校 11,别集; 12,政书; 13,十通; 14,影印本; 15、蝴蝶装 16,总集; 17,巾箱本; 18,丛书; 19,反切; 20,马王堆帛书 21,叙录; 22,蝴蝶装; 23,对校; 24,辑证; 25,敦煌变文 26,甲骨文; 27,通典; 28定本, 29,考信录; 30,集解 31,丛书; 32,方志; 33,写本; 34,行款; 35,简帛文献 36,句读; 37,工具书; 38,干支; 39,对校; 40,声训 41,古籍; 42,文献通考; 43,底本; 44,章句; 45,甲骨文字诂林 46,类序; 47,官修目录; 48,抄本; 49,经折装; 50,金石学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 承 前 代 ,正 式 确 立 经、史 、子 、集名称,概 括 各类书籍性 质 内 容 。 4,线装书为纸 书的一种装式 ,在 前 后各加一张 护 页 ,连 同 正 文用线装订 在 一起,不 包 书背 。线装克 服 了 以前 各种装帧 的缺 点 ,因 而 最 终 成为古代 图书装帧 的主 流。线装书约 出 现于宋 代 ,至 明 代 中叶 以后成为主 流。 5,索引,古今 又 称玉 键 、针 线、韵 检 、通检 、备 检 、引得 等。最 先 出 现于明 代 。“索引”一词,原从 日 语 引进 ,一度 依 据 英 文in dex 译 为“引得 ”。现通行和规 范 术 语 为“索引”。 6,类书为古代 分类式 资 料 汇 编的工具书,多 采 辑文献中有 关典故 史 实 、名物 制 度 、诗 文词语 等方面 资 料 ,分门 别类编排 ,每 一门 类下 又 可 分若 干子 目,供 读书写作 时查 阅 、征 引。类书搜 集资 料 广 泛 ,内 容 丰 富 ,被 成为中国 古代 之百 科 全 书。古代 类书还 可 为科 举 考试 之参 考资 料 。 7,善本即 珍 贵 难 得 的古籍刻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