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讲座 陈昌福 第一讲 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传播特点及其预防措施 一、水产动物疾病的种类 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水产动物自身的反应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其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内因性疾病和外因性疾病。 内因性疾病是指除年龄、性别、种类(或品系、群)等因素而外,由遗传、内分泌、免疫、代谢和神经等机体内各系统机能的缺失或障碍而导致的疾病。外因性疾病又可以区分为由生物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和非生物引起的疾病两大类。由生物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又可以分为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导致的微生物病;由原生动物、蠕虫、水蛭、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导致的寄生虫病。由非生物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主要包括由饲养环境中理化因子,如不适宜的水温导致水产动物感冒、冻伤等,pH 值过高或过低、溶氧缺乏以及水体中混入农药等有毒物质均可导致水产动物健康状况恶化甚至死亡。还有食物缺乏可引起萎瘪病及营养缺乏症等。 二、水产动物疾病传播的特点 水产动物疾病传播的特点是由于水产动物是生活在水中而决定的。致病菌(其他致病生物)在水中比在陆地上更容易存活,而且以水为媒界更容易传播。另一方面,物质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在空气中缓慢,因而容易导致局部区域的溶氧缺乏和有毒物质的滞留,从而对该水体中生活的水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美国的鱼病学者Sniesko 将决定水产动物疾病发生与否的三个因素(宿主、病原和环境)以模式图表示,比较客观地表现了水产动物疾病及其传播的特点。 可以看出,生活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鱼类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其生活环境中是否有病原存在和外界环境的优劣。 三、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 由上述水产动物疾病传播特点就不难明白只要做好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可以避免可减少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的。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改善水环境 饲养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所饲养的水产动物能否健康成长。首先,在设计和建筑水产动物养殖场时就应考虑应符合防病的要求。在建场前要对拟建养殖场周边的土质、水文、水质、气象、生物及社会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尤其是水源一定要充足,水质要清新、无污染。在设计饲养池进排水系统时,应使进排水日独立,以方便进出水防治鱼病。其次,应采用理化方法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因为过多的淤泥不仅是病原菌滋生的场所,而且其中有机物分解时会消耗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