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泥沙浆锚筋桩实验

水泥沙浆锚筋桩实验_第1页
1/8
水泥沙浆锚筋桩实验_第2页
2/8
水泥沙浆锚筋桩实验_第3页
3/8
砂浆锚筋桩的应用 提交日期:2004-04-07 浏览: 462 砂浆锚筋桩的应用 1.工程概述 1.1基本概况 小南海水库是1856年因地震山崩堵塞溪流形成的一座天然水库。其坝体材料以地震崩塌堆积的页岩、粉砂质页岩、块碎石夹孤石为主。沿垂线方向,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天然坝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差异,坝体可分为以下四个区: Ⅰ区为地震崩塌堆积物构成的上部坝体,位于高程EL663.40~659.00m以上,孤石含量较大,为28.1~56.5%,其结构松散,局部存在架空结构,抽水渗透系数 39.38~176.31m/d,属强~极强透水层。 Ⅱ区为地震崩塌堆积物构成的下部坝体,分布于高程EL633.40~659.00m以下至高程EL608.47~622.41m之间。孤石含量比Ⅰ区明显减少,为0~18%。块碎石含量明显增加,孤块石粒径也明显较细,部分段被粉细砂或粘土充填,其结构较Ⅰ区密实,较少存在架空结构。抽水渗透系数 6.53~60.80m/d,属较强~强透水层。 Ⅲ区为掩埋于地震崩塌堆积物之下的Ⅰ级阶地。其堆积物为粘土及粘土夹砾石,粘土呈塑~硬塑状,结构密实。 Ⅳ区为覆盖于天然坝上游坝坡的亚粘土~粘土构成的天然铺盖。 坝基岩体为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群第一段灰~灰绿色页岩,下伏基岩一般在高程EL600.00~613.00m。坝体渗漏点主要位于天然溢洪冲沟内,并分布在EL663.00~665.00m,EL639.70~643.20m,EL605.50~610.00m三个高程带上。 小南海水库位于重庆市黔江县境内,是黔江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经逐年开发利用,水库已具有城乡供水、灌溉、防洪、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在黔江的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天然坝体自身缺乏溢洪设施,长期以来的洪水自然溢流给天然坝体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天然坝体经水利部建设与管理总站专家组安全鉴定后,确定为三类坝。为确保大坝安全,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功能,拟对小南海水库增设溢洪道。溢洪道设计为开敞式有闸控制溢洪道,主要由进水渠、控制段、渐变段、陡槽段、消力池和泄水渠等组成。 小南海水库天然坝体是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为尽可能地减少对地震遗址的破坏,溢洪道沿水库右侧的天然坝体溢洪冲沟布置,随弯就弯。但由于天然溢洪冲沟堆积的页岩、粉砂质页岩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抗冲刷及承载力较低。为了提高地基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设计在溢洪道的进水渠、控制段和渐变段的底板和边墙下面不同部位布置了 300根砂浆锚筋桩,用于加固溢洪道的基础,维持溢洪道的稳定。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泥沙浆锚筋桩实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