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生产线上件工位及脱脂工位的设计 汽车涂装是汽车车身制造的三大工程之一,主要作用是保护和装饰车身。如果在车身表面涂上涂料,干结成涂膜,就能将钢板表面与空气、水分、日光及外界腐蚀物质隔开,起到“屏蔽”作用。 100多年的汽车历史中,早先汽车涂装多采用手工除锈,刷涂,逐步才发展为工业化涂装生产线,这其中经历了多次质的变革。尤其近 20多年,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应用,使汽车涂装成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工艺。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 PLC,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 PC。但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PC混淆,仍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PLC 自问世以来,利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器件,逐步形成一门较为独立的新型技术和具有特色的各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装置的自动控制中。在应用领域,PLC 已经成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的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 1 生产线概述 设计一条汽车涂装前处理生产线,包括:上件,脱脂,水洗,纯水洗,下件,过渡,道岔,维修,积放等工艺段。全部工艺由 PLC编程控制,除上件下件外,都需要有手动及自动两种控制方式,上件下件只能由手动完成。远离现场的控制室中的显示屏将显示控制过程以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现场各工位附近都有按钮盒来就近控制各部分操作。控制室旁另有开关柜可控制全过程,并用来安放各种器件及设备。 整个生产线是闭环结构,由电机组成的执行机构在其中循环工作。先到上件工位,作用是将需处理的工件安装于生产线上。上件工位由手动完成,发出占位信号 ----进入每个工位时都有个确认信号。执行机构向前运行,在工件正上方,机构下降,手动将工件卡紧,升起。到达一定高度,停止升起,带工件向前运行,上件工位完成。其后进入下一工位---脱脂工位。 脱脂工位作用是将工件用碱液浸渍,除去工件上的油脂,提高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它需将工件浸入装有碱液的槽中,浸渍若干时间后再升起。要求实现从工件进入工位,到离开工位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同时也能将自动控制随时切换成手动,此后余下的控制要由手动完成。工件进入此工位,占位确认,行走至脱脂槽正上方,将工件下降至脱脂槽中脱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