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植物的繁殖》说课稿张家集镇宋营小学邵秀良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到苗圃去的第一节课二、说教材分析教材选用了植物的繁殖作为研究植物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从研究身边植物的繁殖开始,探究植物的奥秘,学习植物知识。本课以调查植物的繁殖为典型材料,引导学生经历科学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一)走入苗圃,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幼苗。“苗圃中种养了哪些植物幼苗?”教材通过四幅图片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说说他们在苗圃中所看到的一些植物幼苗名称。学生可能会提到很多植物的名称,由于学生之间观察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观察到的植物幼苗种类也不尽相同,但是全班学生对整个苗圃内植物的描述汇集起来,就会使每一个学生对苗圃内植物幼苗的种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也使得学生认识到原来各种植物都是从苗圃中培育出来的,为下面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提出关于幼苗由来的猜想及解决办法。在本环节中,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这些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学生参观了苗圃,看到大量的各种植物的幼苗后就已经在心里产生。本环节就是要将该问题明确提出来,并作为即将开展活动的核心内容,也为科学调查提供研究素材。学生在参观完苗圃后,必然会生成很多感受,这时是该问题提出比较好的时机,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来。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就地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材中呈现出提示:()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不一定,有的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不用种子,怎样繁殖?()我们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这些提示是根据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后,在思维发展上逐步产生矛盾、新问题及最终形成解决办法依次出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以“生活经验——质疑——形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主线展开。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对生活经验进行质疑,从而为调查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实际上学生可能对于解决该问题所提出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显然,在苗圃中做一次科学小调查活动是能在最短的2/6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制定并完成科学调查活动。科学调查活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该年段的学生,是初次接触科学调查这一方法,本环节将引导学生实际体验科学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