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刘志富 (抚顺市第十中学 113004) 一、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使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涉及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 . 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对植物的向光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关实验设计理念在初中很少提及。而高二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方面的训练较少,缺乏科学方法的系统培养。所以本节课应着重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③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 .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 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②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三、教法分析 1.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创设情境现象→ 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归纳→反馈→应用”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2.主要教法: a.达尔文实验 2 回顾“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