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镇流器中灯丝预热PTC热敏电阻常见问题的分析 我们知道荧光灯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灯丝的寿命。灯丝上涂有电子发射材料,当温度在900一1 000℃时才能充分发射电子,灯丝通过预热后放出大量电子,使灯的启动电压大幅度降低,相应减少了相关电子元件承受的电应力,提高了整灯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荧光灯灯丝不经预热而点亮,就会在灯管内形成极高的电场强度,产生弧光放电,会给灯丝电极造成很大损伤,缩短了使用寿命。长期使用对比,灯丝预热启动要比不经预热启动的荧光灯寿命长几倍。目前电子镇流器常用的PTC热敏电阻预热线路,如图1所示。对灯丝预热是利用了PTC热敏电阻的良好的温一阻特性,如图2所示 对灯丝预热的原理是:室温状态的热敏电阻阻值比较低,使与之并联的LC回路与高频电源失谐,灯管不能点亮,电流通过PTC热敏电阻和灯丝,对灯丝进行预热,大约在0.4-2S的时间里,PTC 热敏电阻自身温度迅速升高,在超过PTC热敏电阻的居里点后,电阻值迅速陡变到很高的值,使LC回路进人谐振状态,灯管两端获得高压而点亮灯管实验测试的情况是,热敏电阻的阻值在高频线路中达到30-50KΩ时LC回路才能进人谐振状态。所以用好PTC热敏电阻要满足灯丝加热到900一1000℃,其阻值洽好升到30 - 50KΩ范围这一技术要求。如达不到这个要求,预热效果就不会理想。因此首先要选配好热敏电阻。在线路中灯丝是与PTC热敏电阻串联的,灯丝温升与预热通过的电流的功率和时间有关,PTC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也与功率和时间有关。所以选择相匹配的PTC热敏电阻保证良好的灯丝顶热效果,一是根据预热时间的长短,二是根据预热电流的大小。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预热时间为0.4一2S.,同时对不同规格的荧光灯的预热电流都有明确的规定。 选择PTC热敏电阻时,最好用几种热敏电阻先进行试验,从中选出适应设计线路效果最佳的一种、预热时间和预热电流这两个参数调整得恰当了,就可以实现灯丝温度在900一1 000℃充分发射电子时灯管启辉点亮。调整的方法如下.一、调整延时时间长 短依据的原则:PTC热敏电阻直径大延时时间长,居里点高延时时间长,标称阻值小延时时间长;反之,延时时间则短。其中直径大小对延时时间的影响是最敏感的。我们建议灯的延时时间控制在0.4-0.8s较为恰当,考虑到经长时间使用的热敏电阻性能会有变化,将延时时间调得短一些,这样经长时间使用一般也不会超过2秒钟,仍符合标准。二、调整预热电流可根据PTC热敏电阻的标称阻值来进行,标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