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电磁干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气、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二是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2、电磁兼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降低自然的和人为的电磁干扰,减少其危害,提高设备或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保证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3、电磁兼容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1、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原理 研究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耦合理论是电磁兼容学最基本的的任务之一。2、电磁危害及电磁频谱管理 有效地管理、合理地利用电磁频谱是电磁兼容的一项必要内容。3、电磁干扰的工程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 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始终是电磁兼容学科中最活跃的课题。4、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 费效比的综合考虑是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5、电磁兼容性测量和试验技术 电磁兼容性测量和试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最终考核手段并且应当贯穿于产品开发、试制的整个过程。6、电磁兼容标准和工程管理 电磁兼容性标准时电磁兼容件设计和试验的依据。7、电磁兼容分析和预测 电磁兼容分析和预测是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的基础。8、电磁脉冲及其防护 电磁脉冲的干扰及其防护已成为近年来电磁兼容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4、电磁兼容设计方法:1、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是先研制设备,然后针对调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加以解决。2、规范法 规范法是按颁布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制造。3、系统法 系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一特定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预测。 5、电磁兼容课程的特点:1、电磁兼容一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电磁兼容研究电磁干扰的规律及抑制措施,对其分析必然要采用电磁场理论的方法和结论。 2、电磁兼容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电磁兼容学科涵盖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设计多学科知识。 3、电磁兼容时间性较强: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特别重视实践经验和技能。 4、大量引用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和术语 :例如,电气设备对骚扰信号的响应称为”敏感“,导线和导线间的相互耦合有时称为”串扰“。 5、计量单位的特殊性:电磁兼容性工程中最常用的度量单位是分贝(dB)如,功率以dBW,电压以dBV,电流以dBA 作单位 第二章 1、电磁干扰的三要素:骚扰源、耦合通道、敏感单元 2、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下式描述:S=WC/I 3、电池骚扰可分为两大类:自然骚扰(雷电、太阳噪声、热噪声)和人为骚扰(1,无线电通信设备,2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