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发展历程 电脑是“高、精、尖”科技产品,与原子弹、氢弹同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一个摧残人类,一个造福人类;一个毁灭文明,一个创造文明。 电脑发明之初,造价极高,用途不广,只有国家部门才造得起、用得起,连大财团、大企业都不敢问津也无法问津,更不用说是家庭和个人了。因此,早先的电脑,也和原子弹、氢弹一样,不但只有专家才能制造,连操作也非专家不可,与一般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无缘的,绝缘的。 电脑的这种封闭性大约维持了30年左右。从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逐渐走出了科研机构,先在工商企业占领了一席之地,接着走向学校、机关。80年代初,由于电脑的全面改进和大幅度降价,使得原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个人也有了使用电脑的机会与可能。用户的增多,反过来促使电脑性能的提高、价格的降低并使电脑制造业得到大步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运算速度,基本上能够做到每18个月就增加一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开始大步降低,电脑这一“天之骄子”,方才有可能在中国“登陆”,并走进还很不富裕的大陆知识分子家庭,成为标志物质文明水平的“家用电器”家族中的一员。 在众多的家用电器中,最难操作的,恐怕就是电脑了。它不像电视机那样简单,只要预先调好了台,一按遥控器就能进行频道切换,也不像录音机、录像机那样功能单一,只要知道按哪几个键,所有技能就全部掌握了。电脑使用的范围广泛,各行各业都能使用,而使用的方法则又大都并不相同。因此,购买别的家用电器只要在购买的时候请业务员指点一下,一般就会使用,而购买电脑,业务员只能告诉你怎么开机、关机,此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必须另外请人指导或专门学习。 电脑的基本用法是共通的,任何一个学电脑的人都必须懂得,而“主要用途”则因人而异,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套教材,重点放在汉字处理和教育辅导这两个多数人关注的热点上。例如关于Windows 98的使用,就有许多大厚本子详细介绍,而我们在这本书中所讲的,则仅仅是对小学生用得着的极少一部分。但是通过课堂学习再加上一定的课余时间的练习,我们达到能够运用电脑来处理汉字文件的水平。 尽管我们主张讲电脑课可以不讲高深的理论,但是既然要讲解电脑的用法和用途,高深的理论可以不讲,浅近的常识还是必须知道的。这就好像学习汽车驾驶一样,老师可以不讲发动机原理,但哪个是发动机,哪个是制动闸,却必须交代清楚,不然就无法教学。此外,有关汽车的常识和交通规则,也必须知道。因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