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因急性肝炎多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症状,这在中医辨证为“黄疸”。根据黄疸的出现是鲜明还是晦暗,可分为阳黄阴黄,在急性肝炎中阳黄多见。 阳黄治法应清热利湿,解毒祛邪,芳香化浊,理气活血。 热重者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者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清热利湿可选用茵陈、虎杖、龙胆草、车前草、栀子、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等。 解毒祛邪可选用山豆根、板兰根、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野菊花、土茯苓、蚤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芳香化浊可选用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苍术、厚朴、薄荷、菖蒲等。 理气活血可选用郁金、柴胡、香附、青皮、大腹皮、泽兰、丹参、陈皮、赤芍、佛手等。 因慢性肝炎多表现为胁痛,故中医多将其辨证为胁痛,其分型辨证如下。 肝胆湿热: 症状:右胁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油腻、身目黄或无黄。小便黄赤、大便粘腻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药选用茵陈蒿汤类,酌加凉血解毒药。 肝郁脾虚: 症状:胁肋胀满、精神抑郁、面色萎黄、食纳减少、口淡无味、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药选用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等。 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经闭,舌红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方药选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 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扶阳。方药选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九等。 瘀血阻络: 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方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 淤胆型肝炎: 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痰散瘀、疏肝利胆为主。可重用赤芍配伍大黄,或用黛矾散、硝矾散等方药。如属阴黄,则治以温散寒湿,选用茵陈四逆汤或茵陈术附汤之类。 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专病专方举例 1.乙肝一号片 茵陈、柴胡、白芍、升麻、栀子、川芎、香附、龙胆草、甘草、三棱、莪术、姜黄、赤芍、葛根、黄芩、黄芪、枣皮等 32 味药组成。共制成片剂,每服 8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