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章 绪论 1.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矿产评价。 研究对象:工业矿体 基本任务:研究矿体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3.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4.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2.循序渐进: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3.全面研究;4.综合评价;5.经济合理 5.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目的与意义:减少勘查投资风险,确保后续勘查合理性,提高矿产勘查效益 5.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 7.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b):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 第二章 矿床类型 1.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 划分目的:总结实践经验,指导实际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勘查程度、工程部署提供依据 划分依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的稳定性、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 2.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原则: 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原则;2.从实际出发原则;3.以主矿体为主原则; 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原则;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原则 第三章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1.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 1.地质测量法:小比例尺地质测量(1:100 万~50 万);中比例尺地质测量(1:20 万~5 万);大比例尺地质测量(1:1 万以上) 2.重砂测量法: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 3.地球化学方法:岩石测量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