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第一章钢结构工程1、钢结构加工制造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序号质量通病现状防治措施1钢材表面卡具压痕或划痕损伤,焊接撕裂凹陷处。深度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 1/2 时,采取局部补焊后再行打磨平整;小于 0.5mm 时,予以磨修平整。2材料或零部件露天堆放处支点少,浸泡水中。增加垫髙的支撑点,做好露天场地的排水沟。3使用火焰切割面存在大于 1.0mm 的缺棱,切割边熔化物不清理。切割前,检查调整火焰至合适程度,检查气瓶存气量。对于存在非烛接面的缺棱,应予补焊并打磨平整,切割边熔化物予以打磨平整。4钻孔孔边毛刺不清除。机械钻孔产生的毛刺,必须予以打磨清除。5手工火焰切割的坡口不规范。钝边尺寸不一致,缺棱较多。重新进行切割,并打磨修整,使钝边尺寸一致,缺棱基本消除。6H 型钢类构件校正后仍然存在旁弯或扭曲的质量超标。在抛丸(或喷砂)前重新校正。注意:中板较薄者,用机械方法矫正效果好,中板较厚或厚板,宜用火焰热矫正。7薄板或较薄中厚板用单头火焰切割后出现侧弯曲。火焰切割时宜间断进行,留短长度的固定点,待板冷却后再彻底断开。8零部件后出现定位焊缝开裂。加大定位焊缝的长度和角焊缝焊脚髙度。由于定位焊缝开裂导致构件整体尺寸变化者,应返工重新组对。9主要钻孔定位基准线或基准面随意。孔边毛刺刺不清理。此种做法易造成较大的误差积累。对每一组螺栓孔中心,应从构件中部位置作为基准线或基准面,尤其对长细比较大的构件更显明显。凡钻孔后,均须对形成的孔边毛刺予以打磨消理。10成品构件之编号标识不明显,柱中心线未做标识。钢构从出厂到安装,要经历多次倒运的过程,编号不明确,会带来挑选构件的难度,须用简单的方法,做好编号标识。柱中心线一般在“两大面一小面”做标识。11成品构件在装卸倒运时,未米取成品的保护措施。应在详图设计时,多设临时吊耳,安后有碍时割除。同时,钢丝绳捆扎处必须垫橡胶皮。12焊缝产生咬边。1、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2、采取短短弧焊;3、掌握合适的焊接角度。13焊缝产生焊瘤。1、焊接电流要适当;2、装配间隙要适当;3、加大钝边尺寸;4、坡口边缘污物清理干净。14焊缝产生弧坑。1、熄弧前焊条回弧填满溶池;2、焊接电流要适当。15焊缝产生气孔。1、使用适当的电流;2、短弧操作;3、清理焊接区表面油、锈等污物;4、焊前焊条烘干。16焊缝产生夹渣。1、仔细清理溶渣(每一层);2、稍微提髙焊接电流,加快焊接速度;3、加大坡口角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