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说课稿山丹县东街小学祝家宏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不确定性》。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性内容在小学分为两个阶段。本册是第一次编排可能性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它为第二次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可能性内容作铺垫。3.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猜想一一实验一一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2.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可能性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做判断。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在课程编排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学习概率的知识,借助生活实例、研究、探索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些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认识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经历“猜测――实验一一推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有的可能性,并为后面的学习可能性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导课时让学生猜教师能摸到什么颜色的乒乓球,谁猜对了,就把这个乒乓球奖励给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自主探索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过程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掷硬币、动脑想、动口说,去探究新知,使学生对不确定性获得较准确的理解。(3)联系生活法:“数学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最终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弹性练习的各个环节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4)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