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说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及要代表动物。。•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体会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作理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动物。2•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1•说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通过探究不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体会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课题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同学们在课前做了《不同土壤中的无椎动物》的试验,下面请各组同学谈谈自己的实验结果2.评判学生的结果:每一层中的动物会不同不同的地域动物也会不同。3.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你知道世界上的动物有多少种吗?(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内容: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并板书课题)1•各组学生谈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土壤中的不同动物:蚯蚓、蚂蚁、蝗虫2.得出结论:环境不同,动物的种类也不同虫数量也不同每一种生物都适应自己的3•回答:150 多万种无脊椎动物特点及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150 多万种的动物我们认识起来是十繁杂的,怎样认识比较方便2•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34-35 页,看一看动物是如何分类的?3.你知道每一类生物都有哪些代表动物吗?它们都有什么习性?4•出示幻灯片总结无脊椎动物的分类、1.积极思考。2•阅读教材,得出;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3•自由回答。4•总结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特征。数量,并简单介绍每一类动物的代表动物生活习性。(配合大量生动的动物图片,重点介绍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见图 14-2-1)(1)环节动物的特征: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出现的意义:促进了环节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环节动物的种类有 3500 种,分布于水、淡水、土壤中。(2)软体动物的特征: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软体动物的种类有 8000 种,分布于海水淡水陆地(见图 14-2-2)确板书设计: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