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届新课标语文复习(必修一单元 1)本单元课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诗 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学习的重点: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1.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2.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3.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即:鉴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情感可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1.文学常识①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宏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思维家和军事家,墨客,书法家。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采桑大堰河子·重阳》《七律·长征我爱这土地》《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② 戴望舒 (1905—1950) 诗人,中国当代墨客,生于浙江杭县。重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印象》《望舒草》《我爱这土地》《望舒诗稿》等,代表雨巷诗作《雨巷》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1928 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③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曾来天津求学于梁启超。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 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 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