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社区矫正 小林,41 岁,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居民,在社区服刑一个多月了。9 月1 日对于他来说是普通的一天: 早晨8 点起床,帮助70 多岁瘫痪的母亲洗漱,做早饭。饭后,收听新闻、写日记———这一个多月来他已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给母亲做简单的按摩,陪她聊天。看了会儿电视:中午 12 点北京三套的《法治进行时》。做午饭。睡午觉到下午 2 点多,扫院子。看到门口胡同的路不平,花了一个多小时用石头垫平了。 接 到 电 话 ,是居委 会 杨 主 任 。“ 你 在家 干 什 么呢?”“我母亲睡觉了,我刚搬完砖。”“街道办事处给计生委买了柜子,没人蹬小三轮,你有时间帮我搬柜子吗?”“行。”小林赶到居委会。这件事被记录在林某的社区矫正档案中———“半个小时的社会公益劳动”。每个月,小林要 完成至 少10 小时的劳动,比 如 ,清 扫社区卫 生死 角 、清 洗健 身 器 材 等 。 做晚 饭。散 步 ,没有走 得 太 远 。晚 上 9 点多,睡觉。 如 果 这一天是星 期 五 ,小林要 在9 点至11 点向 街道司法所 电话报 到,汇 报 这一周 来的学 习情 况 、思 想 体 会、遇 到的问题、外出情况等。如果这一天是25 日,小林要到司法所交书面思想汇报,和司法所同志、监狱警察交流,学习司法所印发的学习材料、《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 如此生活小林感到“很满足,能照顾母亲。”他在看守所呆过 7 个多月。 去年 5 月 28 日下午,小林想用邻居的秤称东西,对方不愿意。两人就争吵起来,接着双方都动起了手。小林用酒瓶把邻居打得毁容,自己的眼角外侧缝了 9 针。这个案件被裁定为“互殴”,今年 7 月 11 日小林被判处有期徒刑3 年,缓期3 年执行。 法庭宣判以后,他填写了“社区矫正保证书”,保证自己在矫正期内不会有违法乱纪等行为。7 月 22 日,小林开始了在社区服刑的生活,成为北京 社区矫正试 点 工 作 的矫正对象 。 [问题]什 么 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的特 征 ? [分 析 ]社区矫正是与 监禁 矫正相 对应 的行刑方式 ,是指 将 符合 社区矫正条件的罪 犯 置 于 社区内,由 专 门 的国 家 机 关 在相关 社会团 体 和民 间 组 织 以及 社会志愿者 的协 助 下,在判决 、裁定或 决 定确 定的期限 内,通 过思想改 造 和劳 动改 造 ,矫正其 犯 罪 心 理 和行为恶 习,并 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