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提出的背景: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其优越条件使得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但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而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在现代的教育中,家长与老师却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智育发展。“只要你学习好,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成了大多数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口头禅!这实在令人担忧。我一直认为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注重劳动体验大有益处。通过上网查找,我看了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大型调查报告,被调查的 148 名杰出青年中,有 81.08%的杰出青年在家时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13.51%的杰出青年有时做;仅有 5.41%的杰出青年很少做家务。可见,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体验成了我努力探索的目标。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1、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我实践并总结了劳动体验教育“四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情境感悟,培养劳动意识;二是行动示范,培养吃苦精神;三是自主参与,培养合作能力;四是实例分析,感知父母辛苦。2、解决方案的具体事实方法。(一)、情境感悟,培养劳动意识。学生们最讨厌听大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创设适宜的情境,劳动体验教育 “四法”方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开学初,学生们进入一个环境幽雅、干净整洁的教室——提前有同学进行了精心地打扫。于是,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便向全体同学提出:“我们的教室是全体同学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美丽、干净的地方。那么,这样的环境是怎样来得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靠值日生每天辛勤地打扫;有的说靠每一个同学的精心维护;还有的说老师的管理和组长的负责……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开始了一学期的值日工作。整个学期里,每一位同学都在为维护我们的良好环境而努力着。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我还特意在班里最显眼的地方张贴了“劳动红旗小组评比栏”,对每一周的值日优秀小组进行表彰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个小组不但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值日任务,而且还能在值日期间主动提醒其他同学,保证了教室的卫生整洁。有一次手工课,我看见一个同学的一片碎纸刚掉到地上,立刻弯腰拾了起来。当我问他为什么拾的那么急?孩子的回答虽然简单却很感人:“值日生好不容易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我们要注意维护。”是啊!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