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物理《国家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展开交流、对比、分析论证,加深对机械效率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推进到更高层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合作交流,着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让每个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六章《功和能》的第三节的延伸。目的是通过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的认识理解,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机械效率。让学生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实际意义,增强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机械效率的意识。同时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学习其它效率,如热机效率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组装滑轮组,并对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以及机械效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对物体移动距离、绳端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有一定的困难,认为在静止时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更容易,方便读数;而导致错误的测量。其次初二学生实验能力还比较弱,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是初中阶段较难的实验,需要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才能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2)会组装实验器材,进行测量、记录数据、会根据数据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是否有关(4)知道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是否有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2)在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交流的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