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利经济学教学大纲 自学用书:郭伟和编著:《福利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年出版。 参考书目:1、梁小民编著:《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葛寿昌主编:《社会保障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汪翔、钱南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一、 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紧密联系,而且是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掌握: 1、了解社会福利的意义和沿革;2、理解社会福利的评价标准;3、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的合意性;4、弄清政府介入经济的原因、职能及效果;5、科学分析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与社会福利的关系;6、把握社会救助的经济实质和手段;7、正确认识社会保险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经济社会影响。8、客观评价世界上三大社会保险基金经营模式的利弊,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险改革的模式取向;9、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论证这一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二、 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一)总体要求 在本课程教学或自学中应熟悉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福利经济学原理科学评价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尤其应能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加深对社会福利问题的理解。 (二)考核目标 试题可能涉及自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所有内容,因此考生在学习时,必须全面了解,重点把握。 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导论 一、学习目的 2 通过本章学习,使考生掌握以下内容: 1、社会福利和效用的涵义;2、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属性和意义;3、福利经济学的沿革。 二、考核要求 (一)社会福利和效用的涵义 1、识记:①边际效用递减规则;②基数效用的涵义;③序数效用的涵义。 2、领会:①人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