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技术进化论阴极射线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

科学技术进化论阴极射线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_第1页
1/15
科学技术进化论阴极射线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_第2页
2/15
科学技术进化论阴极射线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_第3页
3/15
【1】阴极射线——电子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 发现实例: 1834 年,法拉第在研究液体导电时,发现了电解定律。1838 年法拉第由研究气体导电开始转向对真空放电的研究。他用自己制作的真空度仅有千分之七个大气压的真空放电管——法拉第管(将两根黄铜棒焊到一根玻璃管的两端作为电极并用空气泵抽去管里的空气。由于当时实验技术的限制,只能获得较低的真空度)通电后,发现两极之间有暗区——法拉第暗区。 1851 年,巴黎电学机械厂技师鲁姆柯夫发明了能把直流低电压(6 伏)变成几千伏高电压的感应线圈。1857 年,德国波恩的仪器技工盖斯勒(H.Geissler,1814~1879)用自己发明的水银真空泵和鲁姆柯夫发明的高压线圈制成了真空度达万分之一个大气压的真空放电管——盖斯勒管(他利用托里拆利真空原理制成了水银真空泵,代替了以前的空气泵。在一根玻璃管的两端封上两根白金丝,再用水银真空泵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抽调,然后接上高压线圈)。 1858 年,德国物理学家盖吕克(J.Plücker,1801~1868)在用盖斯勒管研究真空放电时,发现管中除 了低压气体发光 以外 ,正 对着 阴极的玻璃管壁 也 发出 了绿 色 的荧 光 ,当磁 铁 在管外 晃 动 时,荧 光 也 会 随 之晃 动 。 为了进 一步 观 察 放电管中的现象 ,1869 年普 吕克的学生 希托夫(J.W.Hittorf,1824~1914)制作了一个真空度达10 万分之一大气压的圆球 状 真空放电管(在球 中间装 了一片 障 碍 物,而 两个电极是 垂 直安 装 的)——希 托夫管,他发现在两极之间放一片 金属 障 碍 物时,阴极对面 的玻璃管壁 上不仅发出 荧 光 而 且 还 出 现了障 碍 物的影 子; 若 改 用透 明的云 母 片 作障 碍 物,同 样会 出 现清 晰 的影 子; 在电场 和磁 场 的作用下 ,障 碍 物的影 子会 发生 移 动 。这 一实验表 明玻璃管中从 阴极发出 了一种 带 负 电的不 可 见 射线,而 不 是 光 线,对面玻璃管壁 在它 的撞 击 下 会 发出 荧 光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哥 尔 德斯坦 (E.Goldstein,1850~1930)将这 种 由阴极发出 的奇 妙 射线命 名 为“ 阴极射线” 。 1878 年,英 国伦 敦 大学的化 学教 授 克鲁克斯(W.Grookes,1832~1919)利用德国科 学家本 生 的学生 斯普 伦 发明的抽高真空的水银泵,设 计制造 了各 种 形 状 的真空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学技术进化论阴极射线发现过程的逻辑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