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 薛铮(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第58页例4。 教学目标: 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进行简单运 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表达和应用的过程,初步获得探 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概括、推理能力。 3.感受探索、运用规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来 1.一只小熊乘着热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 教师分别问:小熊飞2秒、4秒、6秒、8秒,能飞多高?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速度不变时,上升的高度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探索规律 1.发现规律。 观察两组算式,借助学习建议,寻找积的变化规律,并全班交流。 2×6=12 5×2=10 10×6=60 5×4=20 100×6=600 5×12=60 请学生再举一组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引导学生从若干组不同的的算式中,自己探索积的变化与谁的 变化有关、有什么关系,并把它们表示出来,从而初步感悟积的变化 规律,为抽象、概括规律打好基础。】 2.表达规律。 师:请你把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不同的记录方式,教师借此整理板书,得到积的变化规 律。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使内隐的认识外显化,并在全班交流 中,逐渐完善对规律的认识,发展概括、推理能力。】 3.应用规律。 小青蛙“吃”数:吃进的数与嘴里的数相乘,得到“吐”出来的数。 已知:6×□=222 抢答:24×□=? 3×□=? 问:方块里的数不知道,怎么知道结果的呢? 三、到生活中去 1.回顾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回头看”,回顾整个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回顾学习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 法。】 2.借助图,编故事。 隐去热气球的单位名称等,请学生编故事。 【拓展对积的变化规律的认识,感悟“变”与“不变”存在的广泛 性,为进一步探索商不变性质等规律积累相关经验。】 垂直与平行 章雅玲(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知道“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含义。 3.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周密思考的习惯,渗透数学推理。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2.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 学习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