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规则交易法智慧决断力 市场的机会就摆在那里,未免让高手心痒难耐。所以,中国的程序化交易(即规则交易法)已经起步了。只是,远景灿烂,不意味着这口饭好吃。(关键看用什么思路吃?我会在下面的评点讲述。)最重要的是,如何打开程序化交易的“黑箱”呢? 过去十五年,我曾有幸遇到过三位勤奋的股市研究者。每人都很用功,很刻苦,但很不幸却都走了弯路。 第一位是中年人,1997 年的时候来找我,带着一书包的研究资料,希望与我交流切磋一下。打开书包,厚厚一叠资料,全是密密麻麻手写的小字,还有一张张图表,全是手工画的趋势线和波浪线。(技术分析方法。)看得出,几年辛苦,期望几分香甜。可惜,那时候我早已转向基本分析,对波浪之类的东西没什么兴趣,只能劝回。 2002 年,一位南方的小伙子带着三大本书稿远道而来,希望我做一下评判、写个序言。打开书稿,让人有点头疼,竟然是与股市实战相关的纯 K 线战法研究。(又是技术分析方法!)彼时,我沉醉于量化投资研究,而国内证券市场正在兴起数学金融,K 线之类的东西未免太落伍了吧。虽然透过书稿,能看到他的认真和辛苦,但我也只能婉拒了。不过,他是幸运的(又是很不幸的!),两年后,三本书都出版了,据说卖得还不错。再后来,他也小有名气了,还创办了一家私募投资公司,只是私募产品的业绩欠佳而已。 今年初秋,一位西部的年轻人又慕名而来,他带来的是笔记本电脑里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在上海滩闯荡许久,却未见成果,希望我给鉴定和评判一下。此时,程序化交易正在中国证券界大行其道,看起来还是一个很前沿的课题。只是,见面后,我多少有点失望。他使用的是市面常见的交易软件,编写的是相对简单的东西,但问其原理,他却三缄其口,显然顾忌到自己的知识产权问题。抛开细节询问,才知道用的是类似于均线战法的东西,理论未见创新,程序未见突出,回报率不高,回撤率却太高。(简单的东西未必不好,很多东西一定简单!类似于均线的东西就不好了吗?问题的关键是那句话:理论未见创新、程序未见突出!) 拒绝人是困难的。我询问了一下他的个人情况,原以为只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却不料早已读完研究生了,这位先后毕业于名牌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硕士,2007 年曾经在股市大赚,随后就对市场一腔热情,竟然辞去在外企的工作,快四十岁的人了,还暂缓与女友结婚,一门心思钻入金融研究领域,力图搞出点名堂来。但积蓄用完,却找不到在市场的容身之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