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4.3.1 空间直角坐标系 【教材】 人教A 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二第134 页至136 页. 【课时安排】 1 个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上)学生.【授课教师】 ***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引入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是在学生已学过的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推广,为以后学习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中的平行、垂直以及空间中的夹角与距离问题、研究空间几何对象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是空间解析几何的基础,与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共同体现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解析几何思想;通过空间直角坐标系内任一点与有序数组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形向数的转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提供一个度量几何对象的方法。其对于沟通高中各部分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构成与特征; (2)掌握空间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和过程; (3)能初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问题引入,诱 导 学生自 主探 究; (2)类 比 学习,循 序渐 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感受数学刻画生活的作用,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2 )通过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新知识,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加深领会研究事物从低维到高维的方法与过程。 (3 )通过对空间坐标系的接触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关概念的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表示。 教学难点:右手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空间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探究 五.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 引导探究,动手实践 ↓ 建构数学,类比学习 ↓ 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 计 意 图 3 (一) 复习 旧知,创设 情境 约 5 分钟 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2.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3.平面内点与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提问: 如何确定我们教室在学校中的地理位置? 在图书室的书架上如何确定某本书的位置? 看电影的时候如何寻找自己的座位? 那么如何确定吊灯在房间中的位置? 教师 回顾 旧知,然后 通过 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