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读书报告 我用了一个星期读完了《童年的消逝》这本书,正如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自己叙述的那样“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第二部分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 【1】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尼尔波兹曼从历史的角度,按照时间的顺序追根溯源,查找童年、儿童产生的源头,并结合时代特征以及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背景,解释童年在历史中从无到有、从没有意义到举重若轻,而今又从有到无、从必需到模糊存在的原因,期间,各种例证层出不穷,可见涉猎之广泛。本书中有一股浓烈的历史感和亲切感,各个时代的伟人、历史著作、小册子等等,一个接着一个的跳入视线,那些时代就一下子立体了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和书本里泛黄的书页,例证和说理相结合,有理有据,虽然有的时候大量的例子充斥眼前,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正是这些例证让这本书变得有血有肉。 然而,我平时并不常读这种书,或许是我不太习惯外国人的叙事方式,通读下来有一种头晕脑胀的感觉,大量的例证和人名让我的眼睛和大脑不堪重负,虽然作者有分章节,但是,章节内部还是有些乱,另外,作者的有些观点和例证落后于现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所以,在后面的部分中还有自己的观点想要表达。 一、尼尔波兹曼对童年的看法 (一)童年的产生 尼尔波兹曼认为,希腊人可能对童年的本质的看法模棱两可,甚至迷惑不解,但是希腊人热衷于教育,办学校,可以说是希腊人向我们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而后罗马人把握了“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2】”这个精髓,从而揭示了童年定义的部分含义,即童年需要回避成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3】。然而随着历史的更迭,社会识字文化消逝近 1000年,阅读也随之沉寂了,通过阅读人们能够探索由非自然符号整理和记录的文化秘密,也就是说阅读是儿童和成人的分水岭,然而口语文化占据主流,人们生活在没有文字的世界里,成人和儿童的界限开始模糊不清。 (二)童年的兴盛 在英国,很早便有了“童年”这一概念,这与其新的传播环境息息相关。印刷机的出现和社会识字文化的兴起,创造了新的成年定义:即成年人是指有阅读能力的人,童年的定义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