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 变迁及效果评价①新中国在强烈的生存危机中进行着现代化,中国人不得不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高度中央集权下的自我剥夺。国家在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以统购统销保证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落实,但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过程中却严重抑制了农业的发展。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完全丧失土地产权和“退出权”,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初步完成及农民强烈要求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开始出现了变革,农村土地制度在变革的过程中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本章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和内部机理进行分析,以理清其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规律,进而探寻中国农村政策未来变革的基本取向。根据中国农地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主 要宗 旨 和特征,本章将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内容 划 分为农业生产用 地制度变革、农村宅 基地制度变革和征地制度变革三 部分。 第1 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用地政策变迁 一、1978-1983 年 : 家庭 联 产承 包 责 任 制度的逐 步确 立 ( 一) 政策出台 背景 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中期 到 70 年 代末 期 ,中国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劳 动 计 量 和报 酬分配 的基本制度是 工分制,即 劳 动 计 工分,按 工分分配 。最 初工分是 按 照 社员 的劳动 能 力 制定 的,但这 种 “死 分死 计 ”只 是 反 映 了一个 人的潜 在劳 动 能 力 ,不能 反 映人们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 劳 动 付 出。后 来,为了解 决 出工不出力 的问 题 ,又 在制定 基本工分的基础 上 ,实行群 众 评 议 。但由 于 “活 评 ”缺 乏 客 观 科 学 的尺 度,农民群 众 碍 于 亲 戚 邻 里 关 系拉 不下情 面 ,群 众 评 议 往 往 流 于 形 式。在管 理实践 中,广大 基层 干 部和社员 群 众 创 造 了“定 额 包 工”的办 法 。这 种 办 法 有 利 于 减 少 出工不出力 的现象 ,但它 自身 也 存在着在执 行中难 以长 期 坚 持 下去 ,或 者 流 于 形 式,以及只 ① 本章执 笔 人: 孔 祥 智 、徐 珍 源 。 讲速度,不顾质量等问题(苏少之、张继久,1998)。这种经营体制造成了如下结果:一是无法支付存在于生产队生产中高昂的监督与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