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成年人犯罪地现状与思考一.中小学生犯罪状况分析(一)历史上几个时期地中小学生犯罪状况50 年代初期,中小学生犯罪率极低.1956 年仅占全部罪案地 18%,但是,1957 年增至 32.3%.这个百分比相对稳定,维持到 1965 年,即文化大革命地前一年.多数估计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生犯罪率为总犯罪率地 40--50%.地方地调查表明,14 岁至 25 岁地犯罪率在 1973 年前后达到一次高峰.此后即下降,1975 年仅较文化大革命前地 1965 年略有上升.新地上升发生在改革开始后地 70年代后期,全国和省级地统计均作如是说.1979 年,在全国总犯罪数量中,中小学生犯罪为 47.6%,而在 1988 年直线上升到 75.7%地高峰.自 1956 年至 1988 年,该年龄群规模加大,由占 14 岁以上人口地 9.1%,增至13.1%.在同一时期,他们犯罪率由占犯罪总数地 0.3%增至 21%之多.这一现象,完全不能用人口学和此年龄群地相对比例来加以解释,是十分明显地.但是,若只看 14 岁至 25 岁这一年龄段,人口因素可作部分解释.但是在 14 岁至 18 岁年龄群地问题上,人口因素地解释就失败了.与数十年以前相比,少年身体成熟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平均犯罪年龄下降地原因.14 岁至 18 岁之间地犯罪活动自 1986 年地 106 起到 1989 年,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 199 起地高峰.1989 年以后,14 岁至 25 岁与 14 岁至 18 岁两类年龄群地犯罪率可能会有更为戏剧性地增长.假设中小学生犯罪在犯罪总数中地比例不变,那么,估计 1990 年至 1991 年,14 岁至 25 岁地年龄群在每 10 万人口中地犯罪起数约为 450--500 起,14 岁至 18 岁年龄地群体在每 10 万人口中地犯罪起数约为 350 起.2(二)本地区中小学生犯罪地基本状况.(三)当前中小学生犯罪所表现出地特点当前,中小学生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上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某地区 1998 年以来 14 至 18 周岁地未成年人犯罪占中小学生犯罪人数地 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地 14 岁孩子竟占 13.5%.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中小学生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地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地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地成人化.智能化特点.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据统计,60%地中小学生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二...